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

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

九书院 >> 长公主不想死 >> 第121章 换个称呼

第121章 换个称呼 2/2

贺卿站起身道,“那我就先走了,你好生养着。”

“阿卿!”顾铮又叫了一声,跟着站了起来,拉住他一只手,也不说话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贺卿对上他的视线,愣怔片刻,脱口道,“回头我再找机会来看你。”

顾铮摇头,“只怕没那么多机会。殿下若是来的太频繁,便会引人注目。再过几日我的伤就好了,可以回朝理事,殿下不必太挂心,到时再见便是。”

话是这么说,可是他的眼神和表情,却全不是这个意思。

两人的眼神缱绻了片刻,外面又有人敲了敲门,贺卿惊醒过来,低声道,“我真的该走了。”

顾铮将桌上的瓶炉三事重新装好,拿起盒子递给她。趁着贺卿伸手去接的时候,他往前两步,虚虚地给了贺卿一个拥抱,然后迅速退开,“过几日见。”

贺卿恍恍惚惚地捧着盒子出来,众人见了都不免有些诧异,却也无人敢问。

直到回了马车上,玉屏才开口问,“殿下不是去探病吗?怎么还带了东西回来?”

贺卿回过神来,没有回答她的问题,而是掀起车帘往外看去,果然见顾铮带着人站在门口,正在目送她。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一碰,贺卿莫名有些脸热,慌忙放下了帘子。

……

顺宁三年六月初三日。

随着船队出海的使团终于回到了京城,在金銮殿陛见过后,又跟着部阁重臣们转到咨平殿,详细叙述此次出航的经历。

这一回船队经过四五个国家,规模都不甚大,看到大楚这样浩浩洋洋的船队,自然什么心思都不敢起。何况原本中原帝国在当地就有不少传说,可谓是威名赫赫,如今亲眼见到,自然不敢造次。

因此双方建交十分顺利,使团不但带回了对方的国书,也带回了这些小国派来出使大楚的使臣。

使臣们如今正在四夷馆候见,但具体要以什么样的规格召见,却要等朝廷这边问清楚具体的过程之后,方能议定。

这是大楚第一次正式接触海外的情况,因此使臣们叙述得非常详细,有记不清的地方还由其他人补全,众人也听得十分仔细,有不明白之处便立刻开口询问。

直到秘书官进来提示已经到了午膳时辰,众人才发现竟然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,而使团的叙述还未结束。

这还是因为第一次出海只去到南洋,所见的只有这一带的情况。

“时候不早了,诸位也该饿了,先用膳吧。”贺卿说着站起身,牵着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,意犹未尽的小皇帝往摆膳的偏殿走去。

其实宫内赐宴,通常是贺卿自己单独一桌,大臣们在偏殿设桌,免得他们不自在。不过今日,贺卿显然并不打算分桌。跟在他身后的朝臣们见状,机灵的已经有了几分了然。

等到膳食摆上来,朝臣们便发现,这些食物果然都是之前没有见过的。

出海船只回到大楚已经接近一个月的时间,跟着使团一起回京的,还有各种各样的消息,在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。更有那动作快的商队,也瞧准了时机,跟在使团后面回来,借着这个机会出售各种南洋带回来的物品,赚得盆满钵满。

而其中最受人瞩目的,无疑便是黄修带回来的新式作物。

金银珠玉和香料之类的东西,大楚国内虽然不多,却也不少,何况又不是不可或缺之物,唯有食物乃是百姓生存之本,也是国本,关系到国计民生,不但百姓们关注,这些部阁重臣们也十分在意。

王秀在江南当着所有人的面开秤,这种作物的产量自然瞒不了人。此事众人想到那个数字,心下也不免激动,再看向满桌的食物,便顿觉十分可爱。

因此一坐下来,户部尚书便问道,“殿下,这就是那种地瓜的新式作物?”

贺卿点头,“正是。可惜今年出产不多,都要留下做种子,不能赏赐诸卿。不过等江南一带种出第一季,想来坊间便能见到了。京城地处北方,却是要等明年方能种植。宫中只得了这么多,今日便请诸卿共享。”

“多谢殿下。”众臣谢恩之后,便开始动筷。

为了方便食用,地瓜并不是煮熟了一整个端上来,而是进行了各种处理,或是切成薄片油炸,或是煮熟捏碎了和面蒸点心,或是烤制,或是切片,或是炒菜,或是炖汤,不一而足。

做到部阁重臣的,除了顾铮年纪都不小了,牙口自然也没有年轻时那么好。因此众人更青睐点心和汤菜。尤其是刘牧川,那盘软和的点心就放在他面前,他尝了一口,果然十分绵软,入口即化,又带着点甘甜滋味。刘相不由微微点头,“味道果真不错。”

众人也是一边吃一边称赞。

更有人道,“这一回出海,黄公公当是首功!”

黄修连忙起身,口称不敢。贺卿道,“不必谦虚,你能带回地瓜,自然是一大功。回头内阁议一下,该如何封赏。”又对众人道,“诸位恐怕不知,这地瓜能带回来,全赖黄公公灵活机变,否则未必能成事。黄公公,你给大家讲讲具体的经过吧。”

“是。”黄修便当众说起这一场历险。

南洋人将这作物看得十分要紧,绝不出售,若是发现偷盗者,更是会直接逐出。第一次建交,也不好直接对当地朝廷提出要求,黄修是私下弄到的。他用丝绸和瓷器贿赂了一个土人,换了两捆割下来的藤蔓。南洋人没有种植过地瓜,只将地下的块根看得着紧,藤蔓倒是不甚在意。

藤蔓这种东西自然是不能长期保存的,所以回到船上之后,黄修便辟了两条船出来,专门用于扦插种植此物。他们用箩筐从陆地上掘了土放在船上种植,有经年老农照看,又收集了船队所有人的便溺之物,再加上从国内带去的磷肥,最终将这地瓜给种了出来。

海上气候温暖,这地瓜不到三个月便长成,产量也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,实在不枉他费了这许多功夫。

回到大楚,黄修便立刻得了贺卿的旨意,要他尽快在江南推广地瓜的种植。

之前江南一带的土地都被大户用来种桑苗了,贺卿并没有管。对方一直等着看她的笑话,却不知她也一直在等船队回来。虽然当时并不确定几月能回,但大抵在夏秋之际。而沿海一带气候温暖,地瓜对环境又不挑剔,春夏秋冬均可种植。只要种出一季,那些人的阴谋自然迎刃而解。

黄修将在船上帮着种植的老农都留在了江南,指点种植事宜。如今江南沿海一带,空闲的山地上都已种上了地瓜,只等着收成了。

贺卿给小皇帝夹了一块点心,道,“这些食用方法都可在民间推广,好让百姓们吃得更好。不过这东西虽好,吃多了不免损害胃口。等到产量大了,须得榨出淀粉,制成粉条,即可长期保存,味道也更好,又能免除伤胃的缺点。这一点,也要督促各地官府推广。”

喜欢长公主不想死请大家收藏:(www.9shuyuan.org)长公主不想死九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长公主不想死最新章节 - 长公主不想死全文阅读 - 长公主不想死txt下载 - 衣青箬的全部小说 - 长公主不想死 九书院

猜你喜欢: 牧神记遮天惊悚乐园重生大时代之1993道君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诸界末日在线终宋启禀王爷,王妃她又穷疯了地球第一剑